欢迎访问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关于印发《天津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日期: 2023-06-08 | 来源: | 作者: | 阅读次数:

关于印发《天津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津科大发〔2018〕119号


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规范安全与环保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师生的生命安全、校园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天津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津科大发[2015]172号)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实验室安全与环保事故是指全校范围内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实验或实验场所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的事故或事件。各学院应根据专业特点自行制定专业化、具体化的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先救治,后处理;先救人,后救物;先制止,后教育;先处置,后报告的处理原则。

(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要及时采取人员避险措施;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优先进行人员抢救,同时注意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

(二)把握先机,快速应对。对学校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到位,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二次伤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事故发生后,各相关单位应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分工负责,相互协作。

(四)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常态下的隐患排查、风险评估、事故预警、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等工作。

三、机构与职责

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是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领导、协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各单位成立相应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事故现场指挥、协调和应急处置,其主要职责为:

(一)根据学科特点及实验室类型,负责本单位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

(二)加强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保证各项应急预案有效实施。

(三)安全事故发生后,负责保护现场,并做好现场救援的协调、指挥工作,确保安全事故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理(“一般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及流程”见附件)。

(四)及时、准确地上报实验室安全事故。

四、事故预防及预警

校内实验场所应有自己的应急预案,相关工作人员要清楚本场所危险源所在,知道它们可能产生的危害、预防措施、应急急救措施等,每个实验场所要备有相应的急救药箱、急救器材,工作人员熟知并会使用相关用品及器材,并熟练使用消防设施;各单位应做好预防、预警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故发生:

(一)做好各实验场所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并对可能涉及的危险要素完善预防、预警机制,做到早防范、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实验场所要将应急反映工作流程(包括报告对象、联系电话、报告注意事项、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等)悬挂上墙;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管理和实验人员的培训教育,经常开展实验室事故演练,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实战能力。

(三)各单位应对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并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不断进行完善和修订。

(四)重视实验人员健康检查,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立即报告、处置。工作人员发生变化时,各单位或部门要根据预案职责情况,尽快对新上岗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了解、熟知自己岗位的安全职责和要求。

五、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响应

(一)事故现场人员是事故报告的责任人,所在单位为事故报告的责任单位。




实验室安全事故响应和报告流程





(二)责任人应在自救、保护现场的同时应立即按照“实验室安全事故响应和报告流程”(见上图)启动事故上报机制,责任报告单位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初步判定事故情况,进行现场处置,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应及时到达事故现场,协助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置。

(三)实验室安全事故上报机制为:报告人→单位安全责任人→保卫处(60600110)或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60600176)→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四)凡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必须逐级上报,不得隐瞒。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事故及其重要情况的,根据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事故调查与处理

(一)在事故应急响应终止后,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单位应在事故调查结束后三日内上交书面报告,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经济损失、发生事故的原因及相关责任人员情况等。

(二)根据调查结果,对人为原因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单位,将根据情节轻重和后果严肃处理。违反法律、法规的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法律责任。针对安全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安全隐患,应严格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根据安全事故的性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解释。

附件:实验室一般安全事故的部分应急处置措施及流程


2018年5月15日


附件:


实验室一般安全事故部分应急处置措施及流程


一、实验室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一般处置办法:

1.若有毒、腐蚀性化学品泼溅在皮肤或衣物上,应迅速解脱衣物,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再根据毒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

2.若有毒、有害物质泼溅或泄漏在工作台面或地面,应立即穿好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等进行必要防护。泄漏量小时,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条件下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进行处理,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弃物处理场所处置,残余物用大量水冲洗稀释。

3.若发生易燃、易爆化学品泄漏,则泄漏区域附近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事故严重时,应立即设置隔离线,并通知附近人员撤离,同时报告有关部门。


二、实验室发生化学灼伤事故的一般处置办法:

1.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强酸强碱外溅烧伤皮肤或粘膜时,受伤人员应当脱下防护服,如强酸外溅,则用大量冷水较长时间(半小时左右)冲洗伤口(石碳酸不溶于水,可用乙醇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如强碱外溅,则用大量清水冲洗或较长时间浸泡。在实验室作简单急救处理后,再迅速送医院急诊室作进一步处理。

2.溅入眼内时,在现场立即就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冲洗时,眼睛置于水龙头上方,水向上冲洗眼睛冲洗,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切不可因疼痛而紧闭眼睛。处理后,再送眼科医院治疗。


















三、实验室发生中毒事故的一般处置办法:

1.吸入中毒。若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应立即启动排气装置将有毒气体排出,同时打开门窗使新鲜空气进入实验室。若吸入毒气造成中毒,应立即抢救,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处使之能呼吸新鲜空气,同时送入医院就医。

2.经口中毒。要立即刺激催吐(可视情况采用0.02%-0.05%高锰酸钾溶液或5%活性炭溶液等催吐),反复漱口,立即送入医院就医。

3.经皮肤中毒。将患者立即从中毒场所转移,脱去污染衣物,迅速用大量清水洗净皮肤(粘稠毒物用大量肥皂水冲洗)后,及时送入医院就医。









四、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一般处置办法:

1.实验室爆炸发生时,实验室人员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必需及时切断电源,关闭管道阀门。

2.所有人员应听从现场指挥,有秩序地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它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

3.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抢救工作和人员安置。

4.爆炸引发人员受伤,应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








五、实验室发生火灾事故的一般处置办法:

发现火情,现场工作人员须立即采取处理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告。

1.第一时间确定火灾发生位置,判断出火灾发生的原因,如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

2.迅速查看火灾周围环境,判断出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分布及是否会诱发次生灾难。













3.果断、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按照应急处置程序选用正确的消防器材进行扑救:

①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采用水冷却法灭火;但对珍贵图书或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灭火剂灭火。

②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的火灾,应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

③带电电气设备火灾,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因现场情况及其他原因,不能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应使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

④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火灾,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砂或干粉灭火器等来灭火。

4.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划定危险区,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进行隔离和疏导。

5.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消防车。

六、实验室发生触电事故的一般处置办法:

1.应先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非绝缘物品挑电线。

2.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就地仰面躺平,禁止摇动伤员头部。

3.检查触电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呼吸停止或心脏停跳时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按摩,并尽快联系医疗部门救治。


七、实验室发生仪器设备故障事故的一般处置办法:

1.若仪器使用中发生设备电路事故,须立即停止实验,切断电源,并向仪器管理人员和实验室汇报。如发生失火,应选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得用泡沫灭火器或水直接灭火。如火势蔓延,应立即向学校保卫处和消防部门报警。

2.仪器使用中的容器破碎及污染物质溢出,立刻戴上防护手套,按照仪器的标准作业程序关机,清理污染物及破碎玻璃,再对仪器进行消毒清洗,同时告知其他人员注意。












八、大型仪器故障及玻璃器皿刺伤或切割伤应急处理预案

1.受伤人员马上脱下工作服,消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碘伏或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并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保留完整的原始纪录。

2.潜在危险性气溶胶的释放。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立即通知相关负责人,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小时内)严禁人员入内,并在门口上张贴“禁止入内”的标志。

3.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溢出污染。立即戴上手套,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物质或受感染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在上面倒上消毒剂,让其作用30分钟后清理污染场所。所有用于清理的抹布、纸巾按医疗垃圾处理。

4.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试管破裂。如果机器正在运行,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30分钟,使气溶胶沉积;工作人员戴上手套使用镊子清理玻璃碎片;离心机内用1%消佳净擦拭两次,擦拭用的抹布按医疗垃圾处理。

5.眼睛溅入感染性物质。第一时间用清水冲洗眼睛,并立即护送至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6.手部污染。如果是一般污染,先用清水冲洗双手,再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至少10秒钟),用清水冲洗后用干净的纸巾擦干,用酒精擦手;如果是重度污染,先用1%消毒水浸泡双手(5-10分钟),再用清水和肥皂水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