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大纲

日期: 2017-02-24 | 来源: | 作者: | 阅读次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编码0103031106
英文名称:Tolerance and Technical Measurement Foundation 
    时:36                         分:2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模具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汽车工程
课程类别:选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工实习
    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王伯平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根据2006级机类及近机类本科生培养计划和《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简介(50字左右)
实验学时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人数
1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①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
②由国家标淮(GBl95781《光滑极限量规》查出被测塞规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判断其适用性。
2
必修
验证
基础
5
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用双管显微测量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RZS值。
2
必修
验证
基础
5
3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用合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2
必修
演示
基础
5
4
齿轮分度圆齿厚偏差的测量
  用齿轮游标尺测量齿轮的齿厚偏差。
  熟练拿捏测量齿轮齿厚的方法。
③加深对齿轮齿厚偏差定义的理解
 
2
必修
综合
基础
5
5
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
  用公法线指示卡规测量齿轮公法线平均氏度偏差和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
  零握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方法。
③加深对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定义的理解
2
必修
验证
基础
5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验课则是本课程独立的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本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本实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验证与演示,而且能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实际运用,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认识,从而使所学知识能够彼此贯通。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了解所用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熟知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则是掌握测量技能,独立完成对机械产品几何参数测量的基础。包括: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能独立使用立式光学计、光学合相水平仪、齿轮游标尺等设备的使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比照国家标准判断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是否合格,并进一步分析可能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并对生产工艺提出合理建议。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1.实验的基本内容:
⑴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
⑵ 由国家标淮(GBl95781《光滑极限量规》查出被测塞规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判断其适用性。
2.实验的基本要求
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
熟悉立式光学汁测量外径的方法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3.所需基本仪器设备、基本耗材
 立式光学计、塞规、酒精等。
实验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1.实验的基本内容:
1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RZ值;
2用双管显微测量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值。
2.实验的基本要求
1)了解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褪度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加深对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 z和单峰平均间距S的理解。
3.所需基本仪器设备、基本耗材
双管显微镜、标样、酒精等。
实验三、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1.实验的基本内容:
⑴用合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2.实验的基本要求
⑴ 了解光学合象水平仪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⑵ 通过测量加深理解直线度误差的定义;
⑶ 熟练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
3.所需基本仪器设备、基本耗材
 光学合象水平仪、
实验四、齿轮分度圆齿厚偏差的测量
    1.实验的基本内容
2.实验的基本要求
加深对齿轮齿厚偏差定义的理解。
3.所需基本仪器设备、基本耗材
 酒精等。
实验五、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
1.实验的基本内容
用公法线指示卡规测量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⑵公法线指示卡规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
2.实验的基本要求
公法线指示卡规
掌握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方法。
加深对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定义的理解。
六、实验的考核与成绩评定实验报告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参考提问和出勤情况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七、主要参考书
 1、王伯平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第2版
2、汪  恺 《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应用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3、蒋寿伟 《新编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标注读解》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4、刘巽尔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讲解》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制定人:朱恩龙  李志诚
 
 
                                   审定:
                                   批准:
                                       
                                   200612
附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大纲.doc